香港郵政寄中國香港郵政寄中國香港郵政寄中國
2009年的6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不遠千里來到天水市秦州區一個名叫賈家寺的小村莊,看望慰問因地震受災的羣眾,指導災後重建工作。住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水乾淨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一句句關切的問候,無不體現出把羣眾當親人的真摯情感。11年過去了,如今的賈家寺已經是舊貌換新顏,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產業發展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請聽《向幸福出發》。採訪記者王曉嵐、李彥龍、徐玉冰、楊俊。
今年72歲的李引生如今已經不幹農活了,但他每天早上依然起得很早,那張掛在牆上的照片被李引生當作最寶貴的禮物,每天都要擦拭一遍,回想那個令他難忘的情形,李引生記憶猶新:“當時很激動嘛,總書記來以後首先把我拉住握手,問這個災後重建的款2萬元到位了沒有?無息貸款到位了沒有?再有什麼困難沒有?我説沒有困難。”
2009年6月8號,習近平來到秦州區皂郊鎮賈家寺村,看望慰問因地震的受災羣眾,指導災後重建工作。那時,村口還只有一條土路,災後重建的房屋也尚未完全修建好。習近平走進村裏,訪農户、問民生,關注着鄉親們生產生活的點點滴滴。
親切的關懷温暖着每一個人,激勵着賈家寺村幹部羣眾在追夢路上篤定前行。時間總是過得很快,11年過去了,村口那條曾留下習近平總書記足跡的土路已被寬闊平坦的水泥硬化路代替;寫着“小康大街”字樣的木製牌坊既氣派又不失文化氣息;雪白的文化牆上,書寫着“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勵志標語。目之所及,處處盪漾着現代化新農村的和諧之風,也記錄下了賈家寺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引生的生活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家裏的4畝耕地流轉給了村辦合作社,流轉費、分紅和每月210元的養老金及新農合醫保讓李引生的老年生活有了保障。作為秦州小曲愛好者,平時他還經常坐上公交車,與票友們相約到城裏的公園唱上一陣子。
“房前屋後開滿花,葡萄架下喝杯茶。”這是許多城裏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可是對於賈家寺村的村民賈永忠來説,這樣的生活天天都在過。賈永忠告訴記者,以前在半山上住的是土房子,地震中受災了,變成了危房,在政府的扶持下,享受了災後重建的政策,建起了磚瓦房。談起現在的生活,已經是四世同堂的賈永忠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變化特別大,路整過以後打的都是水泥路,面貌大改變了,原來自行車都少得很,現在小車隨便有,現在確實好,在我內心來説,我要好好的感謝黨呢。”
在賈家寺村民李信保的心裏,賈家寺人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現在的賈家寺村有了自己的幼兒園、醫務室,因為交通便利,現在賈家寺的孩子們也可以在城裏上學,享受優質的教學資源,在李信保看來,賈家寺人的日子過的和城裏人沒什麼兩樣:“以前和現在就不能比了,吃、住、行門門相差都特別大,現在家家都是電氣化,連煤都不燒了,精神面貌和以前也不一樣了,現在我們村上的娃娃上學都在市裏上呢。”
經過11年的接續奮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努力建設人民安居樂業、城鄉共同繁榮的幸福美好新家園”的要求在賈家寺村已成為現實。賈家寺村支書賈成剛告訴記者,賈家寺村通過11年的奮鬥,賈家寺人已經在美麗新家園裏過上了幸福好生活,正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
編輯:竇維娟
責編:許玲芳
主編:李亞軍
聲明:本文版權歸甘肅廣電總枱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繫,聯繫電話:0931-8688154!歡迎轉載!
ICP備案:隴ICP備11000652號-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2807210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4 甘公網安備香港郵政寄中國62010002000007號香港郵政寄中國
香港郵政寄中國杜絕虛假報道香港郵政寄中國歡迎社會監督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文明辦網文明上網舉報電話:010-82558163香港郵政寄中國
香港郵政寄中國版權所有:甘肅省廣播電視總枱 香港郵政寄中國香港郵政寄中國香港郵政寄中國
香港郵政寄中國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張蘇灘561號 郵編:730010 香港郵政寄中國